男子为女发明游戏 被网友封“亲子游戏大王”成育儿明星

2017-07-11 07:21

 

家长别用自己的逻辑跟孩子玩

广州日报:男性育儿专家未几,你是怎样走上亲子教育研究之路的?

刘勇赫:在我多少个月大的时候,父母下海经商,是爷爷、奶奶把我带大的,我个别一周才干见一次父母,这样的状态始终连续到我上初中。印象最深的是小学三四年级时,我总会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丁字路口远眺,每一次看到自行车的车把,都会盼望那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由于缺少父母的陪同,我比同龄人缺少一些自负,社交才能偏弱,也不是特殊乐意跟人接触。小时候的阅历让我有一种情结、一种遗憾。

我本科读的是社会学,研究生读的是社会意理学,2007年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小学的心理老师,我发现自己很有孩子缘,学生们很乐意跟我亲热。任教期间,我开办了一份专供家长看的心理学期刊??《拥抱》,其中有个栏目是答复家长的发问,也是从那时开端接触到亲子教育。

在小学工作两年之后,我去了外研社工作,做童书讯的主编,接触了大批童书。后来,我在北京育英学校做心理老师兼任特别教育老师,接触了一些自闭症儿童。最令我骄傲的是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通过我四年对他的陪伴与领导,初中时他在大讲堂做了对于《时间简史》的报告,还跟大家互动。还有一个女孩,她只跟妈妈说话,不和其他任何人说话,当我付出很多尽力终于让她跟我谈话的时候,我的眼泪都流下来了。后来我陆续出版了多部亲子著述,愿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辅助更多家庭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广州日报:你为女儿发明了150种亲子游戏,让人赞叹,现实生活中你和孩子是怎么相处的?

刘勇赫:我女儿是2012年诞生的,此前我的研究大多都是实践性的,有了孩子之后,会通过实际发现怎样的互动合适孩子。我自己的童年缺少父母的陪伴,所以我下定信心要给女儿最好的陪伴,这实际上也是对我自己心灵的修复。

四年多的时光里,我和女儿一起浏览了160本绘本,为她发现了150种亲子游戏,其中第一个游戏便是“爸爸游乐场”。父亲是孩子的第一个“玩具”,要想让孩子爱好你,首先你得“豁出去”。比方“攀缘爸爸”的游戏是我的“代表作”,孩子脱掉鞋子,爸爸双手拉住孩子的双手,让孩子从爸爸的腿部蹬踏,直到前胸,最后站在爸爸的肩膀上,扫尾动作是爸爸把孩子抱下来,抱在自己怀里。

每次出差回来,我都会给女儿带一个礼物,在回家的路上就常常构思要创造一个什么新游戏跟女儿玩,用什么教具,怎么制造。跟孩子在一起做亲子游戏是要动脑的,要让孩子感触到丰盛多彩。好比我倡导“一具多玩”,就是说一种玩具至少有五种弄法。玩具不要多,但对每一种玩具都要进行开发,刺激孩子思考,激发孩子的设想力与发明力。

跟孩子玩须要技能跟耐烦,以孩子为核心,察看孩子的爱好,而不是用家长自己的逻辑跟孩子玩。我小儿子三个多月了,有一次我拿着长颈鹿和小猪两个玩具放在他眼前,我发现他看着长颈鹿而不看小猪,于是我知道了他对长颈鹿感兴趣。读绘本也一样,能够先让孩子自己看,将孩子感兴致的角色作为出发点。

“隐形爸爸”不利于孩子成长

广州日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隐形爸爸”并不鲜见,不少年青爸爸认为,自己在外面赚钱打拼已经很辛劳了,带孩子就应该是妈妈的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位”会有什么影响?

刘勇赫:事实生涯中,确切存在不少“隐形”爸爸。这并不是说爸爸不爱孩子,实际上,中国式父爱充斥了深厚与内敛,父亲与孩子之间仿佛还存在着一种等级的隔膜,父亲不愿或不习惯走下“神坛”,成为孩子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这也是导致父爱缺位或父教缺位的深层起因。

传统观点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我认为这是一种落伍的观念。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为家庭做奉献的任务,挣钱只是经济功效,家庭还存在抚养、供养等功能,夫妻应配合育儿、分工育儿。

父亲的缺位会带给孩子良多问题,我通过十年的教导研讨发明,青春期产生早恋行动的孩子,80%存在成长过程中父亲缺位的景象或是父母离异,不得到父爱的孩子会找其余情感来弥补,缺乏父爱的孩子经常缺少社会教训,发生社交焦急。

当初很多爸爸工作时精力充沛,回到家浮现的则是疲惫的状况以及各种“葛优躺”。许多爸爸没有意识到,你在家里展现的就是孩子要学习的。因而,我每次回家之前,只管很累,也都要收拾一下衣服,而后精力振作的一副“超级奶爸”的样子,在孩子面前很留神自己的形象。

呐喊让早教回归家庭

广州日报:对于早教你怎么看?是否真有必要送孩子去加入早教班?

刘勇赫:对早教,我呼吁“早教回家”,也就是让早教回归家庭,对0~3岁的孩子,我认为没有必要去早教中央,最好的方法是跟父母学习。直抒己见地说,很多家长最大的问题是勤,送孩子去早教班既费事又能让孩子得到锻炼,两全其美嘛,但我认为很多事不能省略。亲子互动第一位是感情的培育,其次才是各种锤炼。0~3岁的孩子,母亲才是教育威望,而不是早教中央的老师。这个阶段,父亲要成为母亲政策的解读者、行为的示范者和关系的保护者。

现在都讲要陪伴孩子,但陪伴孩子最禁忌陪而不伴,固然跟孩子待在一起,但只是应付,看手机、看电视,没有全身心投入。不要拿“没时间”做借口,高品质的陪伴天天有30分钟就够了,比如早起的亲子活动、饭前亲子游戏、睡前的亲子阅读都是不错的方式。

广州日报:你以为当前很多父母在育儿进程中存在什么误区?

刘勇赫:哭必哄、摔必扶、嚷必阻、玩必陪、给必拒、学必果,这是我总结出来的育儿六忌。哭必哄,孩子就学会了应用哭来让自己的请求得到满意;摔必扶,让孩子缺乏本人站起来的勇气;嚷必阻,让孩子不敢在任何场所表白自我;玩必陪,让孩子不晓得独破思考的乐趣;给必拒,让孩子难以享受分享的乐趣;学必果,让孩子功利性学习,疏忽过程的享受。

我认为,健康的亲子关联,孩子、爸爸、妈妈应当像等边三角形,孩子跟父母的间隔是等长的。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梦江(起源: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 儋州在线 http://www.b999.net/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京ICP证14014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