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8年3月31日22点,Hydro协议创始人李天放受邀于3点钟火星财经创始学习群,与大家分享关于“去中心化交易所和稳定币”的见解,交流区块链领域创业心得。
本次分享由3点钟火星财经创始学习群轮值群主——科技总监杨霞清女士发起,主题为“去中心化交易所和稳定币”,分享人为Hydro协议创始人李天放。
李天放——Founder of Hydro Protocol 。发起了点对点币币互换协议Hydro Protocol,开创性的提出了交易池共享方案,让交易所的去中心化成为可能。
以下为分享记录:
李天放:很荣幸有这次机会跟大家探讨区块链。我先做下简单介绍。我100%时间开始学习区块链刚好是一年前,2017年的3月份。跟很多区块链大佬不同,我是直接从以太坊开始的,之后才仔细看过比特币的细节。所以一开始认识的朋友大部分是从编程,博弈论,加密学圈子,而不是金融与交易。
大概看了几个月区块链,感觉纯看理论,认知提升有限,觉得还需要一些"skin in the game" (需要放一些筹码到中间,否则就像打免费德州扑克一样,找不到感觉)。就跟几个朋友开始投项目。
刚好从第一个比较火的ICO,去年5月份的BAT开始,一直到2017年底。基本每天花4-5个小时看白皮书,剩下时间观察代码和项目社区。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乱投一堆。但后来confidence慢慢提高,就越投越少。类似于打牌,信息越多,就允许出手越少,相对下注越重。
后来我们基本allin 3个主题: 隐私币,以太坊竞品,和去中心化交易。这三个主题里面,第一个弄的足够来做一些投资,但自己做不了,因为对加密学的背景要求太高了。第二个非常长远。但最后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感觉是个近期1-2年可能落地的领域,而且使用场景明确,需求已被验证。后来还是觉得做项目比投资好玩,就开始做一些尝试。
第一个问题一部分靠架构上的设计(i.e把一些不需要在链上做的事情移到链下), 一部分靠底层技术的提升(堵整个区块链的scaling effort会成功)
第二个问题似乎有明确的答案,只是需要耐心与执行,通过迭代产品,与整个市场教育用户,应该可以达到一个转折点。
最后一个问题其实是我们认为最有意思的。从比特币白皮书开始,区块链里面成功的案例都来自于technology+incentive的结合。流动性一部分是需要足够多的用户,但也有一部分是个incentive问题。所以我们就顺着这个思路下去,开始写一个叫hydro protocol的协议。Hydro是水的意思,也就是流动性的意思。
很多人提到去中心化交易,都会首先想到“中心化交易所被hack”的主题。并认为安全性是去中心化交易的核心竞争力。但其实从第一天开始,我们认为虽然这个是个长期优势,短期内对与用户获取,安全性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用户不care,就好比任何一个rational的人都应该买一些人寿险或大病险,但保险其实是需要靠销售才能卖一样… 没有人真的担心交易所被盗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所以我们一边搭建Hydro的基本技术累积,也一边在寻找更有效的切入点。我们认为做去中心化交易协议最有趣的一点,就是近期1-2年预期出来的一些重要技术模块,都跟DEX有关。比如稳定币,跨链技术,state-channels, 更好的区块链浏览器,这些东西DEX可能都是第一个beta用户。
大家对decentralized exchange的具体问题,我们之后可以细聊。这个intro部分我最后share2-3个这次在区块链领域创业的一些感受:
1. tokenization有件很有趣的事情,就是同时给了创业者一个风控机制,与一个加强focus机制。
互联网创业,如果你在你相关领域里面看到了其它团队做一个非常核心的切入点,你除了正面竞争,也没有太多选择。但区块链领域你可以直接投资这个点的token(前提是这个token机制没有漏洞,而且真的有governance权限)
2. 很多领域早期进入者,看什么都是蓝海,所以有非常强的广撒网的欲望,从项目到协议到生态,从矿场到基金,都想入,也都可以入。但因为token大幅度降低了投资的成本,我们其实可以更focus,把100%的时间都放在找好一件事上,剩下的就算看懂了,看准了,就买点token就好。因为铺得太广,之后也许守不住。
3. 最后,近期我觉得在上层(DAPP),和下层(公链)都已竞争激烈。中间一层——应用层的协议,还有一些生态应用,其实相对做的人比较少。我们做去中心交易协议,也把自己定位为放在application protocol layer。特别是在市场冷一点的状态下,应该有更多一流创业中开始转移到中层。
问答环节:
张有明@Chain | 北大区块链:作为一起走过戈壁的戈友,那时还是教育圈的战友,今天在区块链行业遇见,还是挺惊喜的。
第一个问题是,你选择这个行业的核心动机是什么?作为一个技术大牛,哪些点触动了你?
李天放:戈友好,一晃3年多了! 其实我觉得区块链一开始最打动我的不是去中心化,也不是金融,而是两点:
1. Game Theory(博弈论)实在太好玩了。作为一个国际象棋/各种竞技游戏/德州扑克爱好者,区块链,交易,与token经济里面有太多博弈论的问题可以思考了。
2. 区块链是我见过最混乱的创业赛道。拿AI做对比,如果你问10个聪明的人”AI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觉得至少有8-9个人会回答: “数据”。但区块链基本没有一个关键问题达成共识。而且外边大家说的东西,看到的朋友圈文章,50%以上都是错的,大部分人越看越糊涂。再加上大公司入场有很多包袱,是个非常不错的创业机会。 Opportunity in chaos.
杨霞清—科技总监:关于未来的交易所形态,中心化的(CEX:Centralized Exchange)还是去中心化(DEX:Decentralized Exchange)的优劣,有各种争论,很多创业者希望去做个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您刚才也提到了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三大挑战,请问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走向,可否具体说说?
李天放:我觉得中心化还是有极大的优势: 效率,熟悉。所以短期内说颠覆中心化交易所是不现实的。但目前decentralized exchange占总交易量的0.1%都不到,所以100x的提升空间是完全有可能的。也许长期来说会50%/50%对半分。
杨霞清—科技总监:围绕着去中心交易所,还有哪些机会,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实现还需要解决哪些难题?
李天放:围绕着交易的核心目标,还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延伸点。比如金融衍生物很有意思。很多人认为中心化交易的期权期货不透明,莫名其妙爆仓。这些移动到智能合约里面应该可以提高透明度
去中心化稳定币也是个比较重要的领域。目前虽然已经有USDT这样的token,但背后的抵押机制却是中心化的。一个完全不依赖法币抵押的稳定币会改变很多。目前2种赛道(以makerdao和basecoin作为标杆代表)都值得关注。
Lawrence HLC:能用通俗的点语言解释下 怎么实现的吗?
李天放:用通俗的点语言: 1. USDT是靠抵押美金来定价2. maker是靠抵押加密货币来定价3. basecoin完全靠供需
张有明@Chain | 北大区块链:你的application protocol layer是基于以太坊的吧? 那对于其它的区块链有支持?另外在技术开发中,一般叫API、SDK、package之类较多,直接叫protocol的不是特别容易的一件事,你觉得你现在这个Hydro protocol会得到多大的支持?
李天放:一个好的protocol应该是agnostic的, 可以用多种语言和操作系统实现。我们选择以太坊开始,是因为80%用户想交易的资产都在上边。之后如果有其它公链获得用户份额,也可以多个链子上去实现。至于跨链,我们就等其它团队的努力了(i.e cosmos, polkadot)
张有明@Chain | 北大区块链: 相对于公链底层以及应用级的Dapp,开发这种application layer的protocol属于要花很多精力,但却不容易有商业应用,同时基于这个protocol的DEX,可能正式使用也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在开发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应用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又是什么?
李天放:对,其实做protocol是做一个平台,让大家上来不容易。If you build it, they won't come。我之前几次创业的方向也都有冷启动,鸡和蛋的问题。我觉得早期靠运营,用筹码来投资,还有就是抓住一些刚需。这个protocol不能只靠说,要解决真正问题,降低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成本,帮助他们提高效率
张有明@Chain | 北大区块链:在一个商业中,技术一般属于底层,要服务于商业,而且许多产品是基于多种限制条件的最优解。因为当前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嚷嚷着要 “去中心化”,却可能没有考虑到去中心化带来的各种弊端,最后这个方向可能是一个被抛弃的软分叉。觉得目前的DEX达到一个比较可用的阶段,最需要解决的(技术)点是什么?
李天放:我同意有明的说法,很多东西是不需要decentralization的。其实我们团队内部更喜欢用"single point of failure"(解除单点故障)这个词,因为“去中心化”有很多种理解方式。我对DEX的看法是中心化交易所有两个单点故障是有足够商业动机去移除的。一个是可以把托管的资产丢了,另一个是上币权。
中心化交易所如果犯一个错误有可能直接破产,DEX不给自己机会发那么大的错误。
徐易容:上币权为什么有动力“去中心化”呢?
李天放:今天通过上币权赚钱的公司肯定没有任何动力啊^_^
徐易容:明白了,大家有动力要一个去中心化的上币机制。
李天放:也许没有“大家”,一般都是多个party各有自己的利益考虑,然后币和链给一个利益机制来协调。比如对于上币权这件事,有交易所,项目,和投资人。其实真正的价值投资人应该不希望自己投入项目的钱都用在过道费上,更多还是希望拿去推动研发对吧。
徐易容:赞!是这样的,很期待!
杨霞清—科技总监:关于Dapp的场景应用,您提到至今能拿出手的应用只有2个:以太猫和DEX 。这个详细说说?
李天放:今天的DAPP(去中心化应用太少了),如果你问一个100个区块链关注者 "你用过什么DAPP?", 可能75个没有用过任何,剩下20个玩过以太猫,在DEX上做过几币交易,除了这两个场景外,用过更多DAPP基本没有
杨霞清—科技总监:加密数字货币现在有个主要问题是价格波动很大,所以稳定币成为了投资的重点赛道,您能否介绍下稳定币未来的发展趋势?
李天放:稳定币的需求一定非常大,很多人认为加密货币最大的问题就是波动太大。另外如果有一个靠谱的稳定币,就可以给基金提供对冲和躲避风险的地方,让正式基金更容易入场。很多人都认为USDT(Tether)是个定时炸弹,因为背后的公司不肯做审计,所以没有人知道背后抵押的美金到底还在不在。
稳定币的技术其实不难,整个难度都来自于经济体系设计,和培养信仰 : )
目前来看makerdao是比较快的,目前已经上线了可以用的产品(DAI)
但后边还有一堆项目(很多是basecoin的微创新版本),融了很多钱,这一年之类会出来一堆。其实也许有个创业机会也许就是把这些稳定币抱在一起做个basket of稳定币。
徐易容:稳定币为什么能稳定呢?
李天放:博弈论中有个概念叫做schelling point,也就是不能直接沟通,大家也会选择一个特殊点来达成共识。对于稳定币最”特殊“的一个点也许就是$1。所以交易者在没有更好的选择情况下,会对这个点达成共识。
张有明@Chain | 北大区块链:预计未来不少经济体设计会采用双token机制,作为经济体中采用的token会与法币锚定,又方便交易,稳定价格。
另一方面会有另一个锚定的token上所,因为有资产和投资属性,它变动会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