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只名叫Flappy的大杜鹃凭借着从亚洲到非洲上万公里的“追逐夏天”之旅,在社交媒体上获封“最勇敢的旅行者”。据了解,Flappy是“北京大杜鹃”项目追踪的最后一只大杜鹃,曾在2016年至2017年的迁徙中飞行了26000公里,其中横跨了阿拉伯海,创下了6天内飞行超过6500公里的纪录。在今年的迁徙路上它已经飞到了缅甸,预计将从云南入境飞往北京。
事件
一只大杜鹃的越冬迁徙走红网络
连日来,一只名叫Flappy的大杜鹃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网红”,而让这只鸟“走”上网红路的,是一名网友在5月14日所发的网帖。帖子称,北京观鸟会过去几年一直跟踪在非洲和北京之间往返的几只大杜鹃。其中一只名为Flappy的大杜鹃于2016年在北京翠湖湿地公园被装上追踪器。研究者们在追踪它飞行轨迹的过程中发现,每年秋天Flappy就会从亚洲的东北部,飞越亚洲大陆和阿拉伯海,最终抵达非洲东南部过冬,到了春天再飞回亚洲东北部繁衍后代。而现在,Flappy已经结束了它在非洲的越冬生活,正在马不停蹄地朝着日渐温暖的北京飞来。
更加令人惊奇的是,这段跨越两大洲的旅程,Flappy竟然几乎没有休息。监测路线显示,2018年5月7日前,它还在索马里,5月11日,它从阿曼出发,一直飞到巴基斯坦,而后又飞到印度东北部。
Flappy的经历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有网友称它是“最勇敢的旅行者”,并对这个项目当初发起的目的产生兴趣;也有很多人追问这只杜鹃如何实现跨海飞行,在海上飞行时累了怎么解决,路途中是否会遇到寒流。一时间,关于Flappy的各种讨论,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
现状
监控中的最后一只大杜鹃
虽然现在Flappy成为了那只“最勇敢”的大杜鹃,但实际上早在2016年她还有4只一同起程的小伙伴。
2016年5月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英国鸟类学基金会以及中国观鸟会合作发起了“北京大杜鹃”鸟类环保志愿项目,通过给大杜鹃佩戴卫星发射器来研究国内大杜鹃种群的迁徙情况。
项目的发起者之一、来自英国的Terry Townshend告诉北青报记者,2016年5月中下旬,项目开始在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野鸭湖湿地公园、翠湖湿地公园三地寻找适合安装追踪器的大杜鹃。“我们用了一种特质的柔软的网,然后用一个大功率音箱播放大杜鹃求偶的鸣叫声,吸引大杜鹃进网。”
最终项目确定了5只大杜鹃作为追踪的对象,分别是Flappy、Skybomb、Hope、梦之娟和子规。
“不过,现在还能追踪到的只有Flappy了。”Terry遗憾地表示,目前他们也并不能确定其他4只大杜鹃发生了什么。“有可能是追踪器脱落了,也有可能是死了,大杜鹃的寿命本身并不长。”
2017年5月,一年前被挂上追踪器的5只大杜鹃中,只有两只返回了北京。除了Flappy,另一只名为“梦之娟”。令人遗憾的是,“梦之娟”2017年回到北京后不久,追踪信号就消失在了野鸭湖附近。所以,目前Flappy成了还在监控中的最后一只大杜鹃。
讲述
日夜不停飞跃阿拉伯海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今年这次跨越大洲的飞行并不是Flappy的第一次长途迁徙。据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提供的追踪记录显示,2016年5月,Flappy从北京飞到蒙古国繁衍生息,然后一路向南到达非洲东南部国家莫桑比克越冬。2017年4月结束过冬的Flappy又从非洲出发,一路向东北进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回到了蒙古国北部的泰加森林。
Terry告诉北青报记者,Flappy2016年至2017年的迁徙总共飞行了26000公里,其中还横跨了阿拉伯海,创下了6天内飞行超过6500公里的纪录。
而在2017年至2018年的迁徙中,Flappy选择了更长的一条海上航线。“大杜鹃在跨海迁徙的时候可以不眠不休地飞行两三个日夜,在跨海飞行过程中它们也不会进食。”Terry说。
“今天Flappy已经到达了缅甸!”5月14日下午,Terry又一次查看了Flappy的位置后,兴奋地告诉北青报记者。而仅仅19个小时之前,Flappy还在印度北部的比哈尔。短短19个小时,Flappy从印度穿越孟加拉国到达缅甸,完成了她带上追踪器后的第60次和第61次跨越国境。
“一般来说,Flappy每小时能飞30英里到60英里,最快的时候能到80英里每小时,(飞行速度)主要取决于风速和风向。”Terry说。
“北京大杜鹃”项目的参与者之一、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史洋告诉北青报记者,Flappy这次可能还是会从云南入境,然后继续向北飞到北京。而在Terry看来,Flappy的最终目的地,可能还是去年它逗留了一个夏天的繁殖地蒙古国。就像成语‘鸠占鹊巢’一样,她可能在当地其他鸟的巢穴里下几个蛋,然后再次启程南下。
幕后
Flappy的表现超出所有人想象
如今Flappy的跨洲迁徙震撼了广大中国网友,而实际上当研究人员第一次接收到Flappy从非洲传来的信号时,也“惊掉了下巴”。
Terry表示,在“北京大杜鹃”项目之前,还没有人知道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大杜鹃离开北京到底去哪过冬了。“大家都知道它们会飞往南方,但是究竟有多南?很多人都认为它们可能飞去了东南亚或者是印度。”
史洋回忆,当年英国有鸟类研究机构分析了英国杜鹃的越冬迁徙路线,而大家也对中国的大杜鹃越冬迁徙充满了好奇,于是决定一起做“北京大杜鹃”项目。Terry表示,研究表明,英国的杜鹃实际上也是飞往了非洲,“只不过它们去的是非洲的西部”。
当初的5只小伙伴现在只剩下了Flappy,不少网友表示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大杜鹃旅行家”。对此Terry表示,虽然今年没有计划在北京追踪更多的大杜鹃,但是希望明年能在中国的其他地区追踪更多的大杜鹃。
揭秘
Flappy其实是“吃货”
在Terry看来,Flappy是一个杰出的“飞行家”的同时,也不过是一只普通的大杜鹃。“支撑着它们飞越几万公里的主要原因是食物。”Terry表示,大杜鹃的主要食物是毛毛虫,这种毛毛虫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夏天的北京能为大杜鹃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但是到了秋冬,大杜鹃就不得不开始一路南下,直到抵达在冬天毛毛虫也很多的非洲。“在我们人类看来非洲实在是太远了,但是对大杜鹃来说,那是个完美的觅食之地。”
Flappy令人惊叹的长途飞行在鸟类中也许并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Terry表示,大杜鹃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做这样的长途飞行了,而且飞行的路线完全来自鸟类的本能。“我们相信一定还有其他的鸟类比Flappy飞得更远”。
史洋表示,对于大杜鹃迁徙数据的采集,弥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现在获取的这一部分基础数据有利于后续的相关研究”。
而对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的Terry而言,Flappy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勇敢的”大杜鹃是如何跨越半个地球来到我们身边,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它们所需要的栖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