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警方通报,将数千人的“发财梦”彻底打碎。
近日,深圳南山警方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一起以发行虚拟货币为名、行诈骗之实的集资诈骗案。涉案虚拟货币为“普银币”,由深圳普银区块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普银公司”)通过其官网和收购的“趣钱网”P2P平台发行。
据警方通报,目前“普银币”受害者超3000人,涉案金额约3.07亿元,最高单个损失约300万元。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警方目前正在追讨其他犯罪嫌疑人,追缴赃款。
普银币的前世今生
在普银茶业官网,公司被定义为是一家区块链公司,自称是国内首批集合理论、技术、市场开拓三位一体的区块链产业推广机构。其核心业务产品为普银———以商品组合的本位制数字货币形态推向市场。
本文图均为 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 图
简单来说,“普银”并不是纯虚拟的数字货币,而是具有资产绑定的数字货币,1枚普银对应价值1元人民币的普洱茶。普银公司发售的普银数量相对应会有对等普洱茶作为商品,随时等待消费者提取。
南山警方介绍,普银茶业在未取得国家行政部门颁发的金融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微信等媒体对外宣传其拥有一大批普洱茶(现已被查封)。同时,还聘请了一家无鉴定资质的公司对该批茶的一小部分样品茶进行了“参考评估”,对外称该批普洱茶价值10亿元。通过资产数字化,创立了“普洱币”(后更名为“普银”)。
诈骗团伙是这样吸引投资人的:
先将普洱币的价格从0.5元拉升至10元,同时在发布会上承诺将投资人持有的普银币通过两次拆分(一拆十),使投资人持有的普银币扩大100倍。
等大量投资人经不住利益的诱惑纷纷进场时,普银公司通过恶意操纵普银币价格走势,不断套现,导致投资人手中普银币毫无价值,最后共损失约3.07亿元人民币。
骗局大拆解:普银币的区块链概念是不是一个伪需求?
普银公司为了吸引客户参与交易,利用投资拉动币价,吸引更多人入场从而大笔套现;在普银价格上升后,又宣称投入更多普洱茶,拉低普银价格。你会发现,本质上来说,这个骗局和之前的炒兰花、炒空头股票没什么分别,玩的就是击鼓传花。
新颖的地方就在于,它引入了一个区块链概念,借助区块链“无需信任”“去中心化”的名号,让更多的人更容易入局。
实质上,虽然借了区块链噱头,但实际上普洱茶价格是被控制的,数量也是虚无缥缈的。项目方本身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是高度中心化的。没有人可以监管它是否有暗箱操作,在利益驱动之下走到这一步,可以说并不意外。
此外,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具有无需信任、不可篡改等特点。但普银币本身并没有很强的自运行系统。发行代币、加入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数据库,对项目方来说,除了可以提前吸取大量资金,并没有业务上的实际促进功能。可以说,普银币的逻辑跟区块链结合本来就是伪需求。
发币方与平台存勾兑可能
据币圈人士所言,其实像普银公司这样的操作手法在ICO市场中很常见。
然而,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将代币发行融资定性为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之后,国内三大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比特币中国、火币网、OKcoin币行的所有虚拟货币交易业务相继被叫停。
根据通告,普银公司是将普银币放到聚币网上进行买卖的。那么,聚币网现在还安好吗?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聚币网实际上已停止运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官网首页有提示“继续交易请去www.coinegg.im”。
据币圈人士称,这应该是聚币网的海外版站点。目前由于国内监管,所有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都将服务器移到了国外,规避法律风险,在国内的团队仅是以“外包技术团队”的形式存在。“只要服务器不在国内,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就可以继续运营”。
“现在监管越来越严,所以发币成本也水涨船高。目前大约在2000万元左右,一条龙服务,包括平台发币和做庄的钱;也有更加知名的平台要价会到5000万元。所以也不排除发币方和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勾兑的可能。”该币圈人士称。
“普银币”仍在龙币网交易
虽然“普银币”已经正式被警方通报欺诈,但在一家名为“龙币网”的货币交易平台上,仍处于交易状态。
5月17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龙币网客服电话,工作人员称,目前平台中显示的数字货币均处于正常交易状态。
根据“龙币网”交易数据,截至5月18日13:00,普银币价格为0.0338元。
律师:虚拟货币存在“庞氏骗局”风险
深圳知名法律评论员张兴彬表示,虚拟货币存在着“庞氏骗局”的风险,并存在巨大泡沫,一旦泡沫破灭,它们都会回归其原本价值——零。
张兴彬认为,从本质上说,虚拟货币炒作的重头就在于让散户接盘。借着区块链等精美包装,进入金融市场,散户不明就里往里面大量砸钱,而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则成了巨富。
投资者应提高风险意识
面对虚拟货币,警方提醒投资者:
一是选择银行、保险、证券等合法金融机构进行投资;
二是投资要理性。投资过程中,要了解企业或个人吸收资金行为是否符合金融管理法律规定,考察企业或个人真实的资产、运营状况,分析其承诺的收益是否合理,不要被“耀眼的招牌、诱人的项目、高额的收益”等表象所迷惑而盲目投资;
三是增强风险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非法金融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投资者首要考虑资金安全,不要受高息的诱惑而动心,避免“赚了利息、丢了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