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硕士研讨生测验开考 虞城热线 在校生舞弊受重办或被开革学籍

2017-01-01 10:42

  民众网12月24日讯 今天,大学生们的“年初大戏”——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拉开序幕。受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的因素影响,多地报名人数呈现大幅增加。在考试纪律方面,在校生舞弊或被开革学籍。

  考研人数翻新高,预计整体增幅约20% 

  在职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这一政策调剂很大水平上带动2017年研究生报考热。

  报告显示,今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江苏、北京、辽宁、黑龙江、江西等地人数增幅分离达到24.8%、20.8%、20.2%、18.6%、18.5%。报告预计,整体增幅将在20%左右。其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显明,北京、江西的报考人数占比达到13.1%、10.7%。

  据悉,今年9月,教育部正式下发《对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告诉”),12月1日当前录取的研究生从培育方法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情势辨别,其学历学位证书由本来的只颁发学位证书(单证)改为同时颁发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双证)。

  通知出台后,70%的考生挑选“支撑”。而对于通知中要求的研究生造就单位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保持统一标准,保证等同质量”,不少考生表现猜忌。呈文显示,仅有32%的考生以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保障平等教育品质。

  报告指出,“985”“211”重点高校研究生报名人数居高不下,其中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较去年猛增28.8%,报考南开大学的人数增长11.58%,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超过10%。

  此外,讲演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硕士研究生各学科(不含艺术学科)招生情形来看,工学招生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管理、医学。其中,超半数学科招生规模逐年加大,仅有文学、哲学、历史学招生范围坚持安稳甚至有所降落。

  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

  与往年比拟,2017年考研的一大变更是,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这也象征着,全日制、非全日制研讨生招生考试首次兼顾管理、合并进行。

  以往,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都只须要加入每年举办的全国联考,但教育部已明白,今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

  据懂得,今后,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规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依据教育部此前印发的《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从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造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辨编制和下达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打算。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根据国家同一要求,履行雷同的政策和尺度。

  考研作弊将受重办 在校生或被开除学籍

  每逢全国性大型考试,考试纪律都会被主管部门一再强调。在今次考研前,教育部颁布了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违规违法行为的举报电话,还提示宽大考生,根据《刑法修改案(九)》,相关考试作弊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此前,教育部宣布的《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明确,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有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正、公平行为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余相干人员,一律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方法》严肃处理。

  其中,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应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罚;对考试工作人员,由教育考试机构或其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形成守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述《规定》请求,对在招生工作中有违背国度有关法律法规和招生治理划定行动的招生单位、招生测验机构、主管教导行政部分及其招生工作职员,一律按《一般高级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措施》(教育部令第36号)严正处置,并查究直接责任人员的义务,造成重大成果跟恶劣影响的,还将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履行问责。

  考研热的当面是就业压力

  在严格的就业局势下,考研热已成常态。考研热的背地往往是就业压力。中国教育在线针对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念头进行在线考察,数据显示,35%的被调查者取舍“本科就业压力大,晋升就业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因“持续深造,进步学术研究才能”抉择考研的人仍占不小比重,到达31%。另外有19%的被调查者是“为了取得学历、学位证书”而考研。

  值得留神的是,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一个新的竞争范畴和晴雨表,高校也在蒙受着不小的压力。

  (综合中国青年网、中国消息网新闻 统筹:毛德勋)

本文章来自【扬中热线网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 儋州在线 http://www.b999.net/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京ICP证14014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