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圈冷暴力:圈子、潜规则、内幕、倒闭、弄不好还摁死你!

2016-04-20 20:12

创业圈里彬彬有礼、热闹、热情一团和气的后面,充满了残酷、血腥,背叛,冷漠的冷暴力。这块土壤,从来不是童话里的乌托邦,相反,现实是怎样,创业这块土壤上疯长出的花朵就是怎样。

创业失败,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每天我们都在面对创业公司不断倒下的残酷现实。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项目,是1117个。2015年,拿到A+轮的项目,是17个;拿到Pre-B轮的项目,有5个;拿到B轮的项目有446个。我们假设,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项目,2015年都拿到A轮的下一轮,并且A+轮、Pre-B轮和B轮,都算做是A轮融资的下一轮,那么成功获得下轮投资的项目,只有468个。项目下轮的融资成功率只有不到42%。而随着项目融资轮次的靠后,成功继续融资的项目比例会愈来愈低。“C轮死”,乃至“D轮死”,已屡见不鲜。

“当下的创业圈是一个阴谋、背叛和理想主义的复杂混合体”。怀抱着创业梦想,资源、关系财富先前不足的年轻人,终于以为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愿意放低身段,来做前人们看不上的行业,愿意去开拓无人在意的细分市场。

但是,创业圈里彬彬有礼、热闹、热情一团和气的后面,充满了残酷、血腥,背叛,冷漠的冷暴力。这块土壤,从来不是童话里的乌托邦,相反,现实是怎样,创业这块土壤上疯长出的花朵就是怎样。

创业也需要码头混圈子

曾经采访杨宁,“投资,投的就是圈子,投资人一般都在干什么?都在圈子里喝茶聊天,创业者进不了这个圈子基本没戏,好的项目也是和圈子里七大姑八大姨有点关系的才会被投资”。采访中,一个创业者左右不离杨宁,把杨宁的言论一笔一笔仔细的记录。基本是一个马仔的样子。但是,他好歹进了这个圈子。

以前有本书,叫《圈子圈套》,圈子里基本研讨的就是“圈套”。而基业长存的圈子里,投资的,被投的不是朋友,就是战友。

每个圈子都是一个小世界,赫赫有名的“雷军系”搭档中有金山的老兄弟,投资人中有他的老伙伴,而他投资的那些项目,都是老熟人。不熟不投也成了雷军做天使的座右铭。李开复和他的创新工场。所投的不少创业者也是来自谷歌等知名跨国公司,网易“创业帮”就是离职同事之间多有交集, 徐小平专投海龟,清华创投圈基本都是校友。

“你要想有什么层次的成就,得看你混在什么样的圈子里”,社会上流行的这一说法,也似乎在告诉无数创业者——加入一个“上等圈子”,将能提前收获成功的果实。越来越多的著名或非著名企业家在各种圈子中浮浮沉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万个企业家的圈子。圈子内的成员有难同当,有福同享,颇有江湖色彩。

其实,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圈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在同一个圈子中,你可以和其他人谈生意、谈整合资源、谈学习、聊生活,甚至为了共同利益抱团并肩作战……

对经营者来说,圈子就是生产力。因为在圈子构建的平台上,信息、资金和项目能快速“匹配”,共同来创造效益。

既然是圈子,就相对封闭,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创业者对于圈子知之甚少,那些拿着产品、或者商业策划在中关村创业一条街的咖啡馆里,逢人就展示的创业者,基本上是圈子之外的人。

就算是获得了天使投资,你没有进入到更大的圈子,或者说你的投资人也是圈子的边缘人,能活到下一轮吗?能融到更多钱吗?能当上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甚至改变世界吗?

“给谁给钱不是给?”太好的项目自不必说,一般的项目只要圈子里轮番支持,一样会IPO。圈子之外,是对创业者最大的冷暴力,足以毁坏你的价值观。

一个进入到圈子的创业说,圈里两件事:1、德州扑克;2、私密分享。

越来越多创业者和投资人热衷于在德扑桌上交流,在牌桌上,可以快速认识并相互了解性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都有很多私密创投圈德州扑克活动,其中不乏很多圈内大佬。“我在上海加入了两个创投德扑圈子,对我的价值输出是:全面认识了5名投资人、30名创业路上的好朋友,2次合作在牌桌上聊天谈成,私密分享人少,聊的深,讲的透,参与感强”。

圈子难入,在中国关系社会,圈子社会背景下,创业圈也一样一样的。

只有内幕,没有真相

还是杨宁:“创业圈只有内幕,没有真相,真相就是内幕”。对于创业公司财务以及投资造假,杨宁说,“如果吹牛要上税,估计一批创业公司要倒闭”。

一个创业公司的朋友说,“秀,也许还有一线生机,不秀,基本就是资金断裂”。

什么是潜规则?吴思在《潜规则》里说:“真正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果和趋利避害的抉择,这种结果和抉择的反复出现和长期稳定性,分明构成了一套潜在的规矩……姑且称之为潜规则。”

在不同行业,都或明或暗存在着这种潜规则,创业圈也不例外。

有潜规则,说明你已经进入了圈子,不然,你怎么有被潜的可能?

创业圈常能听到各种融资消息,大牌明星代言站台等等,不知从何时开始,融投资已成为与新品发布同等重要的战略之举,甚至还要兴师动众地召集记者办发布会,而在光鲜的数字与僵硬的笑脸背后,究竟拿到了多少投资额自然是冷暖自知的,似乎产品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创业者们剑走偏峰,夸大虚报的融资与众筹数据几近成为了业内的“潜规则”,徒有其表的技术创新演变为宣传噱头和圈钱砝码。

对于融资造假的质问已然成为不痛不痒的声音,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曾将融资造假描述为“行业内的一种新默契”,“中国商业文明真要达到实话实说、形成人人恪守的底线,还要若干年”。据一些投资人透露,现在只要经过媒体报道的创业公司大都存在吹高融资额现象,正常情况将乘上2-10系数不等,比例占到总体的80%以上。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融资造假”畸态呢?通过与多名创业者交流得知,首先可以增加曝光点,借势营销;其次这样可以为竞争对手制造压力,震慑对方;最后,投资机构默许虚报数目,借机提高品牌知名度,或上市机构借势提高股份与估值。

由于创业团队与投资机构都签订有保密协议,以及牵涉与顾及到各方利益,所以在短期来看,如果创业企业没有进行到IPO上市的财报公开阶段,作假与谎言很难被揭穿;并且,国家对于创业企业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制,致使企业在“虚报数据”时几乎无需承担风险。

虚报融资额早已是业内已经公开的秘密。很多创业者一般是将融资额翻三到十倍报出,将人民币报成美元,或者将估值说成融资额。O2O市场、智能硬件领域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估值泡沫比较普遍。大家都攀比着虚报融资额度,想在势头上压倒竞争对手。

造假目的,除了为获取融资外,也可能为欺瞒合作伙伴,或者将公司的资产转为己有等等。举个例子,有个创业者人叫张三,他拿了5000万投资,用其中2000万去做营销和推广。他找了一家叫李四的广告公司,让这家广告公司再转包给指定的另一家公司,王五广告。而这家王五广告其实就是张三自己的关联公司,这样可以顺利的把钱转移出去,即使创业失败了,但是起码自己还是赚钱了。

公司造假潜规则,有时候投资人方心知肚明,这个对于好好做公司的创业者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冷暴力,因为他的杀伤力是无形的。

投资人有时候爱你是假的

在很多人看来,获得投资方的融资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但是要知道,投资其实就是一门生意,投资人永远都是为了追逐自己的最大利益化才会进行投资的。

“融资不是目的当下中国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业潮。全民创业,遂成为创业热潮的主旋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股浮躁之风的吹拂下,大多数创业者盲目选择了“利”,潜意识的将创业与融资等同起来,认为创业就必须融资;或者创业就是为了融资。

“盲目迎合投资人正是因为大多数的创业团队以融资作为目的,因此在创业的道路上,团队会不断揣测,甚至一味的迎合投资人的想法和要求。事实上,投资人对于创业项目的判断,很多情况下是参考成功案例。要知道,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前一个项目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下一个同样的项目也能一定成功。

在很多人看来,获得投资方的融资是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但是要知道,投资其实就是一门生意,投资人永远都是为了追逐自己的最大利益化才会进行投资的。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人会想尽千方百计来扩大自己的权益,尤其是大品牌的基金会更加强势,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压低价格,最可怕的是,在折腾创业者很久之后,最后扭头就走,说现在不适合投资等理由,这样的项目一般很难在其它投资方那拿到钱,因为有强烈的心理暗示。另外,还有的投资人为了拿到项目情报,假装投资,反复拷问后一转身投资了竞争对手。让创业者防不胜防。

在去年,口袋购物创始人与红杉资本公开撕破脸的事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桩案例。据虎嗅当时的文章透露:口袋购物获得王珂获得3.5亿美元C轮融资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了和红杉的纠葛“后来让红杉成为主投资方,但是他们拖了十几个月之后了无音讯,基本是被放鸽子了。”由于被红杉拖着,既没有资金注入,又不能转而寻找其他投资人。“红杉以前这样拖死过很多项目,比如ispeak就被拖死了······就是红杉拖了7个月,最后说我没想清楚就不投了,其它本来要投的公司觉得既然红杉没想清楚那估计是有问题,后来就都不投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创投圈也不例外。

孵化器骗钱圈地

过去这段时间,孵化器倒闭潮起很多打着“孵化器”旗号却在骗钱圈地,对于创业者来说,就像上了贼船。

一边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号召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创业潮,以及多项政策红利,一边却传出创业咖啡馆、孵化器不断倒闭的消息。

创业咖啡馆、孵化器——听起来绝对是当下最新潮、最火爆的新鲜名词。借助互联网创业、一夜暴富、下一个马云/马化腾等莫须有的光环,创业咖啡馆和孵化器等几乎快要成为人头攒动的“菜市场”。再加上政策的不断引导以及多项优惠措施,甚至资金的直接帮扶,这二者成为创业领域的首选。

但正是这两大创业基地,目前却成为“受害者”,面临倒闭的风险。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态势,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类似创业咖啡馆、孵化器这样的创业基地数量不断飙升。

而这些处处开花的创业咖啡馆、孵化器等,初衷就是为了赢利。虽然无可厚非,但却空有赢利的心,却无与之相对应的实力。首先,孵化器大多数是以脱离投资基金的姿态出现,因为没有背后的资本支撑,它变得只是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仅仅靠吃着政府红利为生,长期以来难以收支平衡。

这些创业基地很多都在赚着政府补贴资金。此外,绝大多数这样的创业基地,都是充当着“二房东”的角色。将房子、车库等装修好后,包装成一个个简洁的办公室、工位等,为创业团队、创业者等提供纯物理的创业空间。寄希望于让创业团队自己营造创业氛围,以便吸引更多想在互联网创业的个人和团队前来。

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创业团队和个人对这些创业基地毫无依赖可言。真正的创业咖啡馆、孵化器等,是要为进驻其中的创业团队、个人等,提供融资、场地、培训、宣传等在内的全面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创业团队等真正成长起来,成为创业基地的支柱。可惜的是,现在的创业咖啡馆、孵化器等,都还做着最简单的物理出租生意,对创业游戏根本不能做到信手拈来、轻松玩转的程度。

创业咖啡馆和孵化器的倒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后者的关门,也加重了创业者的焦虑和投资者的犹豫,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机遇、奋斗,执行力,判断力……资本之外,能影响一家公司成败的因素太多,潜规则、阴谋、背叛、诸多人性的阴影如影随形。但是,这些创业者又与它们的土壤截然不同,它们纯真、坚定、灵活,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至少,在成就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之前,他们成就了“更美好的自己”。变得更专注、顽强,有执行力,明白创业维艰,并愿意付出代价。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 儋州在线 http://www.b999.net/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京ICP证14014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